台媒:蔡英文宣布延长兵役,义务兵或被派往台积电******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蔡英文宣布台军义务役延长到一年后,29日台媒进一步披露称,这些役男未来有“新任务”,即负责作战区内守备任务,包括保卫台积电厂区。
12月29日,台湾“行政院”核定兵役调整方案,200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役男,自2024年1月1日起恢复征集服常备兵现役,为期一年。自2024年起,义务役入伍训练将以实战化为核心,增加“中高级专长,新式武器与装备及民防训练,城镇战及连、营战斗教练与作战计划演练、汉光演习、民安演习”等训练。
台湾《中国时报》29日披露称,台陆军2023年年底将成立4个守备旅,2024年首年募集的9000名一年役期役男将是守备旅的主力,负责作战区内的守备任务,包括油、电等台湾重要基础设施以及台积电厂区的安全防护。台军方官员称,比较脆弱的电力等基础设施或台积电厂房等都是守备旅的重要防护任务,位于偏远地区重要设施,守备旅将以特遣排的编制负责。报道提及,今年10月时曾有外电声称大陆若“武力攻台”将重创台积电,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扬言台积电不能落入中共手中,美国政府已在规划台积电的紧急应变计划。其中一个说法是美国将会撤离台湾的工程师,在其他地方复制台积电;另一说法是“台湾若被占领,美国将采取焦土战略,摧毁台积电所有设施,阻止北京获得先进芯片技术”。《中国时报》称,为保护台积电,台军“汉光”演习的计算机兵推与实兵演练已多次进行“关键基础设施防护演练”,台陆军与宪兵特战部队也开始演练重要基础设施防护、反突袭等课目。
针对蔡英文否认延长兵役有美国压力,台大心理系名誉教授黄光国29日撰文称,美国官员三不五时就批评台湾战备训练不足,防务预算过低、役期过短,根本无力打仗。现在蔡当局决定延长役期,竟然说没有美方压力,“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他直批蔡当局就是“慕洋犬”,对美国百依百顺。媒体人朱凯翔29日称,其实无论台男当4个月还是一年兵都是炮灰,毕竟如果解放军真要“攻台”,必然精锐尽出,4个月、一年甚至两年的义务役士兵都没太大差别。退役中将吴斯怀认为,蔡当局私下已与美国达成默契,配合美国朝“不对称战争”准备,“台湾为什么要当棋子?”
“错误政策的代价”,《中国时报》以此为题评论称,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一味以强硬“抗中”姿态获取岛内政治利益,让两岸关系滑向深渊;在中美竞争中更完全倒向美国,对表面挺台、实则有意无意把台湾推向深渊的美国百依百顺,结果就是让台海成为“最危险的火药库”。不从两岸对话着手,买再多武器、役期再延长,都不能保障两岸和平与台湾安全。(张 若)
(环球时报)
英国“脱欧”三年 “最初的梦想”实现了吗?******
(国际观察)英国“脱欧”三年 “最初的梦想”实现了吗?
中新社北京2月1日电 题:英国“脱欧”三年 “最初的梦想”实现了吗?
作者 张焕迪 肖玉笛
距离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退出欧盟已有三年时间。三年里,“脱欧”如何影响英国?支持英国“脱欧”的人数比例为何会下降?“脱欧”后的英国与欧盟关系如何?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英国问题专家孔元接受中新社专访时指出,英国虽然实现了“脱欧”的部分政治诉求,但其经济问题并未因“脱欧”迎刃而解,这极大影响了英国国内对“脱欧”问题的民意倾向,英国与欧盟关系也因“脱欧”问题受到考验。
“脱欧”为寻自由 实则难偿所愿
孔元指出,对自身“被边缘化”的担忧是英国选择“脱欧”的重要原因。随着欧盟一体化程度加深,英国对欧盟事务决策的影响力却在逐渐下降。21世纪以来欧洲面临的欧元危机、难民潮等问题也令英国对欧盟的部分制度和决定愈发不满。
孔元认为,英国“脱欧”的部分政治诉求确实得到了实现。英国脱离欧盟后不再受到欧盟法律法规的限制,进而重获更多自主权,能够通过修改或制定法规帮助国家发展。另外,以前首相约翰逊为代表的英国保守党人通过推进“脱欧”议程获得民众支持,稳固了执政权力。
同时,英国希望通过“脱欧”成为一个对全球事务有影响力的“世界的英国”,而不仅仅是一个只对欧洲事务有影响力的“欧洲的英国”。孔元认为,在这一点上英国未能得偿所愿。
“从英国脱离欧盟后在全球作出的外交努力中可以看出,英国有表现自身全球领导力的意愿,但实际上缺乏执行和贯彻这种意愿的能力。英国对自身国家实力的认知也高于许多国家对其的定位。”孔元分析称。
“脱欧”令经济雪上加霜 国内民意动摇
孔元指出,尽管有人认为,从长远来看英国将通过“脱欧”获得经济利益,但实际上,英国迄今几乎未能实现任何“脱欧”的经济诉求。
孔元称,与政治诉求类似,英国希望通过“脱欧”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与亚太等地区的更多国家达成贸易伙伴关系,但此举收效不佳。“尽管英国已经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几个国家签订自贸协议,但与美国等国的自贸协定签署遥遥无期,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关键问题上也需要更多时间。”
孔元同时指出,英国经济本身就存在结构性问题,如去工业化严重、对消费和服务依赖程度较高、劳动力数量不足等。在这些问题上,“脱欧”不仅没有起到缓解作用,反倒雪上加霜。
英国首都伦敦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城市,“脱欧”之后大批金融机构离开伦敦迁往其他地区,英国流失了大量人才,竞争力因此下降。2022年以来的乌克兰危机也使英国经济承压更重,一段时间以来英国各界的罢工就是经济衰退的一个缩影。
英国2016年举行“脱欧”全民公投时,支持“脱欧”的人数比例为52%。但数据统计机构Statista近期发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54%的受访英国人认为离开欧盟是错误的,仅34%的人认为这是正确的决定。
对此,孔元称,越来越多的英国“脱欧”派人士开始动摇甚至后悔自己的选择,经济问题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
“脱欧”遗留棘手难题 英欧关系面临考验
有德国媒体认为,英国“脱欧”后,欧盟失去了其第二大经济体及欧盟预算的第二大净捐助国,对欧盟自身发展有着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尽管欧盟方面多次劝说英国放弃“脱欧”,但也未能阻止英国“脱欧”成为事实。“脱欧”问题遗留的诸多争议与难题也考验着英国与欧盟的关系。
“北爱尔兰相关问题就是遗留下来的一个棘手难题。虽然英国与欧盟在相关问题上达成一定共识并签订了‘北爱尔兰议定书’,但其中部分规定存在问题,英欧双方至今仍无法就修改规定达成一致。”孔元称,“另一方面,英国与欧盟仅在贸易方面达成了‘脱欧’协议,在防务安全合作方面却没有确定一个新的成熟机制,相关问题至今也没有解决。”
孔元认为,复杂的“脱欧”问题导致英国政府与欧盟关系出现裂痕,特别是在特拉斯担任英国首相的一段时间里。不过,苏纳克2022年10月接任英国首相后作出了许多努力试图修复英国与欧盟的关系。“苏纳克意识到,只有处理好与欧盟的关系,才有可能解决英国经济问题。”孔元说。(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